米广弘:社会变革对宗教关系的影响

 

米广弘:社会变革对宗教关系的影响

 

宗教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,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宗教,把握宗教规律,促进宗教活动正常有序,与社会相适应是工作的内核。宗教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,还是作为实体存在,都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,宗教关系也因此受社会整体环境以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社会其他要素的影响。大体说来影响现阶段宗教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国际两个方面。从国内看主要是社会变革带来的宗教生存环境的变化,以及自身传教方式的新变化等因素。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,市场经济快速发展,社会剧烈震荡。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宗教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宗教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

在社会变革的历程中,对宗教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和开明,政策也越来越科学。“文革”结束后重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,恢复宗教组织活动,开放宗教活动场所,人们可以公开信奉宗教,自由表达宗教信仰。经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和教育,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深入人心,加上民主进程加快,社会政治文明程度提高,社会各界对宗教的看法也越来越包容,越来越开放。宗教逐步被视为主要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,是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,而不再被视为一种愚昧落后的现象。由此,越来越多的人对宗教的态度不再是排斥和反对,而是肯定和接受,并主动地寻求了解宗教、认识宗教。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持续改善,越来越宽松。

人们精神追求空间对宗教兴趣越加浓厚

近些年来“宗教热”持续升温,其社会基础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。经济生活的急剧变化对人们精神上、心理上、乃至道德观、价值观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冲击流,社会生活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。积极与消极、社会进步与社会颓废、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的社会现象混杂出现,使人一时难以适应和辨别,产生心理困惑和恐惧,从而导致人们道德心态的失衡与困惑。由此,价值真空、价值多元、价值错位、价值悬置、价值虚无等普遍存在于当今民众的观念中,有的人开始从宗教中寻求心理慰藉,更多的人对宗教的道德教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系统,其吸引力因而得到彰显。人们精神追求的空间增大,选择增多,这为宗教的重新发展和“兴盛”提供了社会环境和心理氛围。

宗教与民族相联系的社会现象日益密切

在社会的急剧变革中,宗教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。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阶级身份淡化,本有的民族身份和宗教身份凸现出来,加上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,民族的利益诉求增多了,民族意识及民族性宗教观念增强了。一些基本全民信教的民族更加把宗教作为凝聚民族身份的象征,用以提高民族自信心,守护民族精神家园,并作为民族发展的文化资源。一些没有世界三大宗教信仰的民族,也在寻找传统中的原生型民族宗教遗存并加以重建,以便形成有民族特色的信仰文化。对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,必须从团结的根本利益出发,注意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联系,采取慎重的态度予以对待。所有这些都是与社会剧烈变革相伴而生且值得关注的必然现象。

(文:米广弘,统战理论学者)

来源:20160303 佛教在线

 

绍兴炉峰禅寺     网站备案号:浙ICP备09010532号-1
地址: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   邮编:312000   电话:0575-88376305